我的照片儲存解決方案 | Synology DS1819+

July 23, 2020

Synology DS1819+

現在的攝影工作啊!真的是一個吃硬碟容量的怪獸!

隨著相機相素的提昇與連拍速度性能的加快,以前一張16G 記憶卡走天涯的日子已經不復返,現在一場的工作下來,往往都是五六十 GB 起跳,大型一些或是時間較長的工作(像是全天的婚禮,或是海外婚禮婚紗),破百 GB 的檔案容量實在是太容易了。

在攝影的工作流程裡,儲存規劃是金錢與效能的角力賽,怎麼說呢?要高速啊!選擇 SSD 是最快的,但量容易就是偏小,而且貴;要高容量,傳統硬碟的性價比是好的,但比較欠缺高速度的效能。

硬碟速度的表現有差別嗎? 有喔!一般我在照片檔案的處理都是以 Adobe Lightroom 為主,Lightroom 也是出了名的慢速,非常吃電腦的運算與系統資源,CPU 與硬碟速度是整個系統的關鍵。簡單的說,我們在打開 Lightroom 裡的 RAW 檔時,會先進行解檔,演算攝影師套用的風格檔,然後再顯示出最終的照片效果,如果一張照片需要三秒才能顯示出效果的話,調整某個參數又會頓個一秒,那麼一場拍攝工作數百張照片的處理過程,將會是一場可惜的災難啊!


錢吧! 這只是解決痛苦的開始!

原本我是採用 Macbook Pro 15 吋頂規外接螢幕的方式來工作,自認為這是兼具移動性與性能的組合方式(內心大喜!),但由於攝影系統的改變,我將來原的 Canon 1Dx 換成 Sony A92 / A7R3,雖然整個拍攝的效率大幅提昇,但前面提到的問題來了,檔案的處理 loading 大爆表!!!

大約撐了半年吧!終於受不到了,2020 年的時候,我改變了我的電腦配備,購入了iMac 5K(價格不好說…..),將 CPU 加到滿,硬碟換成 SSD 512GB,這個終於解決了”系統”的運算處理問題!但這解決了一半,我的 iMac 很快,但能夠儲存的空間有限,況且把主要的電腦系統空間拿來存照片檔案也實在是太浪費了!!

攝影師的硬碟,應該是可以跟鏡頭一樣多吧!

一般來說,我會把電腦 (iMac 5k or Macbook Pro 15) 視為一個處理運算的系統平台,而把我的檔案分散放到我的外接式硬碟裡,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身邊開始有了六年前的 3TB,四年前買的 4TB,還有兩年前的 8TB 與去年買 20T 外接 Type-C 硬碟(有沒發現買硬碟的速度爆表!) 電腦的的接孔總是插的滿滿的,但硬碟容量其實也還是不太足夠,於是就這樣一顆接著一顆,累積的硬碟可以堆成一座小山了(硬碟山的照片,如果有的話XD),於是我開始反思也做了一些研究跟整理,該如何安排檔案的存放與安全性的備份以及如何可以兼具速度,方便性,與一定預算考量下的儲存規劃。


冷硬碟 / 熱硬碟

舊硬碟目前沒問題,但時間久了,總有掛點風險~ 所以舊的老硬碟,我賦予他們是”資料備份”的功能,而我也把硬碟設定熱/冷硬碟的定位,簡單的說就是使用率/時間的多寡與重要性。

。冷硬碟:儲存與備份為主要的目的,沒使用的時候,可退出連結。
。熱硬碟:主要的工作空間,以速度安全性為主要的考量,是大部份常用檔案的地方。

以下是我大概的硬碟備置方式

使用 LR 的朋友知道,LR 會產生一個編目檔資料夾,透過智慧型預視,可以把這個資料夾帶去任何地方而持續工作,同時也減少為將近 1/10 的檔案大小,很適合移動與多人分工修片。有人會好奇為什麼要用另外存編目檔在TB 的 SSD 硬碟?其實是有幾個我最主要需求考量:

速度性:在 SSD 裡運行速度快的多,而且非常即時,不會有延遲感。
移動性:當我需要到外面移動工作時,我可以隨時帶走我的 1TB SSD 外接硬碟,裡面有我當前所有正在進行工作專案,而不用再去工作碟裡翻檔案,並且不會有比對新舊版本編目檔的問題。
安全性:透過軟體,我可以每天備份我的 1TB SSD 外接硬碟,就算是意外移失或是損毀了,我的系統裡都有最新的工作進度備份。

以下是我一般的檔案處理流程

意外!總是不經意的發生!

 

當我自已為這樣的配置是完美的時候,我的 20TB 在一次作業的時候突然退出無法載入!!隨之而來的是一連串的心灰意冷,其實我知道,我這也是在冒一個險!以為少用的冷硬碟的不容易損壞,為了有效的使用硬碟空間,我用了 Raid 0,而不是Raid 1。但意外就是會在不經意的時候發生,這個用來大備份的冷硬碟….壞軌了。最後花了一筆不少的費用,請了專業的救援公司將資料救回來,然後要再買一組20TB的硬碟把資料 Copy 回去,這一來一往是多麼傷錢包啊!

 

從 DS412+ 到 DS1819+ 的 NAS 升級之路

 

有鑑於外接硬碟損毀的慘痛經驗,該花的錢還是要花的吧!要容量/安全性/方便性/體積等眾多的考量下,我又想起來可以使用 NAS 來做我儲存設置。怎麼說是”又”呢?其實早再幾年前我就有買了 Synology 的 DS412+,不過由於當時因為本身家裡網速的問題,也不太認真研究設定與進階應用,導致傳送的速度過慢,所以擱置在房間裡好一陣子沒有好好的使用。

 

先來跟大家介紹一下什麼是 NAS?NAS 全名是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,顧名思義就是網路附加儲存裝置,你可以想像是容量超大的外接硬碟,所有檔案都可以在這個超大外接硬碟存放、管理,而且只要有網路的地方可以隨時取用跟分享你的檔案;內建的軟體套件,讓檔案管理更簡單、更有效率。

於是我構思了新的儲存結構,想重新給 NAS 一次機會

原本的 DS412+是 4 Bay的 NAS,也就是說可以裝四顆硬碟 (我裝了四顆WD 紅標4TB),但同時我也思考到未來的容量肯定不夠會需要擴充,而現有的四顆硬碟也都是還可以用的,所以我決定升級原本的DS412+ 到 DS1819+,擁有 8 Bay 的 NAS,最多可以擴充到 18 顆硬碟,預留下未來的擴充性,未來也可以再購買新的硬碟”新增”或是”更換”到DS1819+裡喔!


舊 NAS 硬碟是可以直接轉移到新的 NAS 上的,我只是把原本舊硬碟照順序重新放入DS1819+,經過簡單的設定後,就可以直接開始始用。但我最終的方式是將整個 NAS空間重新清除建立一個新的環境,有點像是以前重灌 Windows,這樣比較乾淨啦!

有些朋友對於 NAS 要做 Raid 0~6是什麼的會搞不清楚,可以查看以下官方的介紹連結;而對於數顆硬碟最後會組合出多少的容量,Synology 的官網有個非常好用的 Raid 計算器,可以幫助大家先了解各種的配置情況。

舉例來說,4 顆 4TB 的硬碟做 Raid 5,是兼顧硬碟容量與容錯不錯的方式,也就是說四顆硬碟可以容許損壞一顆,系統裡的資料還是可以保持完好的,但假如人品不佳一次壞了兩顆,那就只能說謝謝再見了;所以如果要提高安全性,選擇用 Raid 6 可以有兩顆的容錯,但空間的使用就會被壓縮掉了。

但是 Synology 有支援一個叫 SHR 的功能,全名是 Synology Hybrid RAID (SHR) ,白話文就是自動化的磁碟陣列管理系統,它會自動依照你現在的硬碟數量與容量(容量大小不同也可以),去建立容量和效能皆優化的儲存空間,簡單的說就是無腦自已設定啦!不知道要怎麼建 RAID 的話選這個就對了,非常適合新手使用。

SHR-1 與SHR-2 :當組成的硬碟數量夠多時,SHR 可允許 1 或 2 顆硬碟容錯,意即 SHR 儲存空間可在確保資料完整性的情況下,承受一或兩顆硬碟毀損。

另外補充一下換了 DS1819+ 之後的感受,

。比起 DS412+,我覺得 DS1819+ 反而更加的安靜,雖然體積變大了,但系統運行時的噪音量抑制反而更好!
。不知道怎麼的,在還沒優化網路之前,從 DS412+ 換到 DS1819+,NAS的傳輸速度反而變的更快了~

 

整理網路設置的心得

換了 NAS 並沒有讓我馬上飛上天(嗚…..),因為整個環境裡的每個環節都是相關連的,沒錯啦!我的網路需要大大的優化(花錢?)。

原本我是使用小米 Pro 當我的路由器,四隻天線其實也蠻威的,但因為我電腦的位置剛好就是在家裡收訊最差的地方,以直接距離來看,會經過兩個實心牆,不論是 2.4G  or 5G 的訊號,在房間裡的訊號大約只有 30 ~ 50%左右。

(除了牆之外,其他的電子設備,物件多少也會影響傳送的強度)

做了一些功課,發現現在最新的是 Wifi 6 Mesh 網狀路由器(TP-Link Deco X60 AX3000);不研究還好,一研究就….信用卡就刷下去了,好吧!用錢能解決的都是小事。

過去獨立 AP 的問題在於不同的位置,會因為中間遮檔物的因素,造型收訊衰弱的問題,Mesh 網狀路由器的概念則利用多個 AP去串連,讓房間的每個位置都能夠有強大的訊號,並且融合成一個無縫訊號,換句話說不論在什麼位置,使用到哪一個 AP,就是只會出現一個統一的 WiFi 名稱。

換了新的 AP 後,房間裡的訊號從此都是滿格了,網路訊息不佳的問題就徹底的解決;而過去在房間裡連線 NAS 的慢速或是連線不穩定,也因此有了改善。

因為我是透過無線連接到 DS1819+,愈靠近主要 AP(連結 DS1819+ 與網路線)無線傳輸的速度愈快,最快可以到每秒 75 ~ 80 MB/s左右,而隨著距離會逐漸下降,到了我的房間差不多只剩下 35 MB/s。

我的硬碟是五六年前舊版的 WD 紅標 5600 轉的 WD40EFRX-68WT0N0,理論值最快差不多在 125MB/s 左右,一般接 LAN 有線網路能到一百出頭算是蠻好的了,無線能夠到達 75 MB/s,我已經是相當的知足。

 

。10GbE 網路環境以及架設限制

首先想架設 10GbE 網路你的 NAS 型號必須要是可支援 10GbE 網路的機種,通常都是要外加網卡,Synology 的 10GbE 網卡產品有蠻多種,而比較常見的是 RJ45 接口版本,我自己是使用 E10G18-T2 具有兩個兩個 RJ-45 接頭。

NAS 的部分擴充完成後,接下來要處理電腦與 NAS 連接的部分。一般與 NAS 連接主要有兩種方式:

第一種是比較經濟的方式就是使用 CAT6 與 NAS 對接直連,像我的 Apple iMac Pro 5k就擁有支援 10GbE 連接埠的能力,拉線接上就可以來線 10GbE 的速度了。
而其他的設備像是 Macbook Pro 等筆電雖然沒有內建 10GbE 網路孔,也可以透過方便的 Thunderbolt 3 或是 AKiTiO 10GbE 轉接器來擴充 10GbE 連接埠達到 10GbE 的速度。

第二種方法就是如果你是中小企業或是多人工作室您可以透過 10 GbE Switch 建立起區域網路,不過 10GbE Switch 現在價格仍是較高,如果是個人使用我會推薦第一種方法!

不過我的電腦與 NAS 的位置離的遠,走的是無線的方式,不方便拉線,加上我的硬碟是舊款的 5400 轉,光是內部的傳輸速度也不夠快,所以目前是無法完成 10GbE 的網路環境啦!

 

。手機照片備份輕鬆搞定 – Synology Moments

讓我們回到 NAS 實際使用裡, Synology 優勢就是它的軟體套件,針對不同的檔案有不同的管理套件,選擇超多而且多是免費的,點選套件中就可以下載安裝,然會針對不同套件手機也可以下載 app 來使用,不管在哪裡都可以透過不同裝置取用檔案,真的很方便,而當中我最愛的套件就是

。Moments

因為拍攝習慣的關系,我的拍攝大都是以 Raw 檔為主,檔案量也大,也很習慣進入Lightroom 處理與編修照片,所以 Synology 的 Photo Station 並不太適合我(幾十 G 的檔案用無線網路傳也太慢了),但 Moments 就讓我特別喜歡了,怎麼說呢?讓我們來看看官方是怎麼介紹的

 

”使用者可立即上傳使用所有相片至私有雲,全新個人與家庭用戶相片解決方案 Moments 將幫你自動整理!”

簡單整理幾個重點

1. 自動建立的相簿,將相片按人物、地點、主題等不同內容進行分類
2. 直接拍攝照片並取得連結輕鬆分享,無須擔心相片畫質被壓縮
3.透過簡單設定,手機上就可進行相片備份

過去的習慣,在更換手機的時候,才會轉移與備份手機裡的照片與影片,而幾年前家人因為一次的意外,損失了手機裡面好幾年的照片,那個時候真的是蠻揪心的。

 

以前手機的照片的備份需要透過電腦來操作,想到的時候備份一下,但 Moments 卻大大的簡化的這個問題,只要打開手機 Moments 的 APP,立即可以上傳備份手裡所有的照片,對於我或是家裡的其他人來說,操作使用是相對簡單的。

 

在手機裡安裝 Synology 的 Moments APP,打開之後就有一個簡單的介面。第一次使用的話可以點擊”更多”來設計備份相片。

在相片備份裡可以設定備份的規則,
備份新照片:指的是只備份按下完成之後所新增的相片
備份所有相片:將目前手機裡所有的照片全部備份一次

確認選項完成後,Moments 就會自動開始進行備份,等一段時間上傳備份完成之後,點擊相片就可以看到啦!

透過深度學習技術,Moments可以依據日月年將照片做排序,也能夠依照人物/主題/地點做分類,只要將照片上傳過去,這個部份是全自動生成,可以省下大量的心力不需要額外的時間去做分類,對於整理照片這件事完全是不用再去煩惱。

 

 

這陣子的研究,讓我對於 NAS 又有了新的體驗,NAS 不再只是一個大型外接硬碟盒,它也是我的檔案管理幫手,我的工作流程也因為整合了 NAS 而更加的穩定,安全與效率,備份工作不會再是一個惱人的事情了;而附加許多的工作套件,則是生活便利與管理的加分項目。

推薦給想要未來有彈性擴充需求的朋友們,可以考慮 Synology DS1819+,8 Bay硬碟擴充,真的是不錯,適合現在與未來的你!!

 

<< Synology官方連結 >>

SHARE THIS STORY
COMMENTS
EXPAND
ADD A COMMENT